數千人齊聚向教宗方濟各致最後敬意
亮點
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近 50,000 人排隊在聖彼得大教堂瞻仰教宗方濟各的遺容,以表達對這位已故阿根廷教宗的尊敬和欽佩。 儘管最初的開放時間表,由於公眾的熱烈回應,開放時間延長,以確保所有想要致敬的人都可以這樣做。 教宗方濟各以其謙遜和對弱勢社群的奉獻而聞名,為全球天主教社群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情感分析
- 圍繞事件的情感主要是積極的,凸顯了教宗廣泛的影響力以及他在全球所獲得的欽佩。
- 故事強調了個人對教宗教義的深刻個人聯繫,特別是他對社會正義和簡樸的倡導。
- 參加者表達了對教宗的尊敬和敬仰,反映了他進步的立場和包容的方式。
文章正文
近 50,000 人以前所未見的虔誠表達齊聚梵蒂岡,向教宗方濟各告別,他的遺體被安放在聖彼得大教堂的開放棺木中。原本安排在當地時間午夜停止瞻仰,由於人潮洶湧,梵蒂岡決定延長開放時間,確保所有的虔誠信徒都能入內。這位阿根廷教宗在經歷了重大的健康挑戰後於 88 歲過世,近代的健康問題包括最近中風和早期肺炎住院。
教宗方濟各是第一位擔任教宗的拉丁美洲人,在超過十年的任期內,以同情的領導及關注被邊緣化群體聞名。當他的棺木從住所莊重移至大教堂時,成千上萬的人鼓掌——這是意大利的尊敬習俗——瑞士衛隊在鳴鐘聲中護送。
瞻仰活動於週三 11:00 開始,隊伍迅速形成,等候時間長達八小時,當地媒體記錄顯示。到了傍晚,原定關閉教堂的預期被取消,讓過程能夠貫穿整個夜晚至週四早晨。教宗的遺體將停靈至週五晚上,屆時由卡爾德納爾·凱文·法雷爾監督舉行的禮拜儀式將進行封棺。
參加者從長期支持者到世界政要不一,皆分享了個人故事以展示教宗的影響。居住在意大利的美國人瑪麗·艾倫表達了眾多人對教宗謙卑和支持移民權利的讚賞感受。來自法國的瑪高提供了更廣泛的反思,表達希望教宗的進步遺產能在未來教會領導中延續。
梵蒂岡已成為全球哀悼的中心,因為教宗方濟各的意外去世激發了人們對其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於復活節的回憶,當時他坐在輪椅向群眾講話。然而,按照其簡樸生活的願望,他最後的安息地不在傳統的“教宗”墓地,而是選擇羅馬市中心的一座教堂,下葬於一塊簡樸無裝飾的墓碑下。
主要見解表
方面 | 描述 |
---|---|
民眾出席 | 不到 24 小時內約有 50,000 人排隊致敬。 |
地點 | 梵蒂岡城聖彼得大教堂。 |
重要人物 | 穿紅袍的樞機主教,穿白衣的神父,瑞士衛隊。 |
儀式監管 | 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將監管最後的儀式。 |
最後編輯時間:202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