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航空公司邁出首步,國內採用 SAF,目標2030年達到5%使用量

台灣航空公司邁出首步,國內採用 SAF,目標2030年達到5%使用量

前言

10月23日,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活動在高雄機場舉行,標誌著台灣主要航空公司首次在國內加入可持續航空燃料(SAF):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及星宇航空。此舉由交通部與民航局合作完成,象徵著邁向更乾淨的航空操作環境的重要一步。到2030年,目標是各家航空公司的 SAF 使用量占其總燃料消耗的5%,以響應全球環保目標。

懶人包

重點摘錄:三家主要航空公司已開始國內 SAF 使用。此舉由當地石油供應商支持,目標到2030年達到5% SAF 使用

主體內容

在台灣航空業的一個創舉中,交通部推出一項倡議,為環境責任樹立了先例。在高雄、松山和桃園機場同步舉行的活動中,本土石油巨頭中油公司(CPC Corporation)和台塑石化(Formosa Petrochemical)促成了全國首批 SAF 的國內整合。這項雄心勃勃的專案不僅凸顯出台灣減少航空碳足跡的承諾,還增強了國家在國際永續運輸舞台上的形象。

交通部、民航局、桃園機場公司及參與航空公司和經濟部的代表官員出席了此次活動。由機場和航空公司高層同時在多個重要地點主持的儀式,展現了對綠色旅程的團結決心。

歷史上,台灣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班交付時已使用 SAF。然而,這標誌著國內 SAF 使用的初步階段。正如交通部長陳世凱所指出的,這項倡議不僅僅是象徵性的舉動,而是台灣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里程碑。

民航局強調,自去年底以來,CPC與台塑石化已取得CORSIA認證,進口了400噸並本地生產了5500噸SAF。目標是僅在今年就實現碳減少15000噸。台塑作為台灣SAF產業拼圖中的最後一塊,確保了持續採用的強大供應鏈。

雖然全球SAF的推動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台灣通過鼓勵而非強制採用來脫穎而出。管理機構表示樂觀,認為自願遵從將導致2030年前在總燃料消耗中實現5%的SAF整合,為國內外對手樹立高標。

關鍵見解表格

方面描述
歷史整合台灣航空公司先前在國際間使用SAF;現在在國內可用。
2023目標透過使用SAF達成減少15000噸碳排放的目標。
2030目標2030年前使SAF使用量達到總燃料的5%。
最後編輯時間:2025/4/23

Mr. W

Z新聞專職作家